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0:26 点击次数:79
是清代医家陈士铎创制的经典方剂,以“引火归元”为核心思想,专治肾阴亏虚、虚火上炎导致的多种病症。以下是关于引火汤的详细解析:
一、方剂来源与组成
古籍记载
《辨证录》原方:熟地黄90g、巴戟天30g、茯苓15g、麦冬30g、五味子6g,主治阴虚火旺引起的咽喉肿痛(阴蛾)。
后世加减:
《疡医大全》加入天冬30g,增强滋阴效果。
《石室秘录》版本:熟地、玄参、白芥子、山茱萸等,侧重化痰降火。
现代常用配方
基础方:熟地30-90g、巴戟天15-30g、麦冬15-30g、天冬15-30g、茯苓10-15g、五味子3-6g,可加肉桂1.5-3g(冲服)增强引火效果。
二、功效与作用机制
核心功效
滋阴降火:通过大补肾阴(熟地、麦冬)填补真阴,使虚火下潜。
引火归元:巴戟天温而不燥,引导上炎之火回归肾中,调和阴阳。
适应症
虚火上炎:反复口腔溃疡、咽喉干痛、头面烘热(但下肢冰凉)。
更年期综合征:潮热盗汗、失眠烦躁。
其他:三叉神经痛、高血压(阴虚型)、糖尿病阴虚火旺证。
三、临床使用要点
辨证关键
上热下寒:头面热症(如目赤、咽痛)与腰膝冷、夜尿频并见。
舌脉特征:舌红少苔或裂纹,脉细数或浮大无力。
剂量与煎服法
熟地用量:需大剂量(30-90g)方能滋阴敛火,不可擅自减量。
煎煮:久煎1小时以上以减熟地滋腻,饭后温服。
禁忌与注意事项
禁用:实热证(如高热、舌苔黄厚)、湿热体质。
慎用:脾胃虚寒者需加砂仁、陈皮理气和中。
四、现代研究与医案参考
李可老中医经验
加肉桂3g治疗糖尿病足、癌症放化疗后虚火证,强调“水浅不养龙”病机。
合封髓丹(黄柏、砂仁、甘草)增强纳气归肾之效。
典型医案
更年期盗汗:熟地90g配伍浮小麦50g,5剂汗止。
三叉神经痛:加赤芍、全蝎止痛,总有效率96.15%。
五、总结
引火汤通过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”的治法,解决阴虚火浮的根本问题。临床需严格辨证,灵活调整剂量(如熟地30-90g、巴戟天15-30g),并注意配伍理气药防滋腻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,避免误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